低空经济崛起!这些新兴职业正在改变年轻人的就业选择
毕业季来临,许多年轻人正在为求职奔波。与此同时,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领域——低空经济,正在悄然改变就业市场的格局。从刺激的高空跳伞到智能化的无人机应用,一系列新兴职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。
在浙江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,3000米的高空上,跳伞教练正成为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。他们不仅负责指导游客完成惊险一跃,还要确保安全开伞,甚至为体验者提供“情绪价值”——安抚紧张、记录精彩瞬间。
近年来,随着“低空+文旅”模式的兴起,商业跳伞需求大幅增长。数据显示,国内跳伞体验次数从2018年的2万次飙升至2023年的12万次,跳伞基地数量也在快速增加。对于从业者来说,这份工作不仅充满挑战,收入也相当可观——旺季时,单日收入可突破7000元,年收入甚至能达到三四十万元。
除了充满刺激的跳伞运动,还有许多相关的行业不断涌出,成为广大年轻人的选择
低空经济的另一大亮点,是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。在江苏南京,无人机应用场景规划师邹雨婷的工作,就是探索如何让无人机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。从农业植保到电力巡检,从物流配送到应急救援,无人机的潜力正在被不断挖掘。
00后仇涵威原本以为无人机只是“会飞的相机”,但进入行业后,他发现自己低估了它的价值。通过系统学习和考证,他不仅成为了一名专业飞手,还转型为无人机教员,帮助更多人掌握这项技能。
今年4月,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高校新增专业名单,其中“低空技术与工程”成为亮点。华南理工大学等六所高校率先开设这一专业,计划每年培养50名专业人才。这一举措正是为了应对粤港澳大湾区对低空经济人才的旺盛需求。
在四川珠峰通航无人机培训基地,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正在学习无人机技术。他们中的许多人希望通过掌握这项技能,实现职业转型或进入新兴行业。一位学员坦言:“低空经济的潜力太大了,现在入行正是时候。”
【薪资前景:技能+行业背景是关键】
无人机行业的薪资水平究竟如何?黄埔飞校校长温超祥给出了客观分析:
高薪群体(月入3万+):通常具备测绘、遥感等专业背景,无人机操作只是技能之一。
中高收入(月入1万+):多见于物流运输、巡检等运载类岗位。
基础薪资(7000-8000元):纯飞手岗位,需积累经验或拓展技能。
尽管起步薪资差异较大,但行业共识是:随着低空经济的爆发,无人机相关岗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,职业前景广阔。
2019年,无人机驾驶员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大典,细分出植保、安防、航拍等五大方向。据中国民航局预测,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.5万亿元,2035年有望突破3.5万亿元。
对于求职者来说,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新赛道——无论是追求刺激的跳伞教练,还是深耕技术的无人机专家,低空经济正在为年轻人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。
“如果你有机会进入低空经济行业,你会选择哪个方向?跳伞教练、无人机飞手,还是其他新兴职业?留言告诉我们吧!”